變形縫設置 變形縫的合理設置
圖2.1.1a 伸縮縫布置在中間 圖2.1.1b 伸縮縫布置在轉角處
② 伸縮縫的構造
地面以上:完全分開,設置雙梁、雙柱,詳圖2.1.1c
所示。(
地面以下:連在一起。(溫度不影響) 結構專業(yè)須配合建筑伸縮縫兩側的節(jié)點大樣,處理 好墻面、樓面和屋面的節(jié)點連接構造。 ③ 伸縮縫的寬度 原則上講須滿足建筑物在水平方向自由變形的需 要,規(guī)范上沒有明確伸縮縫寬度的具體要求與計算方法, 實際工程中伸縮縫寬度一般取20~40mm,習慣上常常取 圖2.1.1c 伸縮縫布置在柱邊 2.1.2 沉降縫設置 (1)設置沉降 當建筑物中各部分的基礎發(fā)生不均勻沉降時,有可能導致結構或構件產生非常大的內力和 變形,此時通過設置沉降縫的方法將其分開,使得建筑物中基礎沉降量不同的各個部分能夠 自由沉降、互不影響,確保建筑物能夠正常工作。 (2)沉降縫設置的部位 在建筑物的下列平面位置處,應考慮設置沉降縫: ① 房屋高度差異非常大處、或荷載差異非常大處; ② 地基土的壓縮性有顯著差異處; ③ 基礎底面標高相差非常大處、或基礎類型不一致處; ④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。 (3)減少建筑物不均勻沉降的常用措施 減少不均勻沉降的常用措施為“放、抗、調”。 ① 放 方法:設置沉降縫。 有利之處:可以讓建筑物中沉降量不同的各個部分能夠自由沉降,互不影響。 不利之處:給設計、施工和使用帶來了一系列問題,如沉降縫兩側建筑物必須完全斷開, 結構需要設置雙梁、雙柱和雙基礎,建筑物立面處理困難,地下室和屋面容易滲漏水等。 ② 抗 方法一:采用端承樁,減小建筑物中各部分的沉降量;不利之處在于端承樁必須支 承在堅硬的基巖或砂卵石上,因此須有相應的地質條件作保證。 方法二:采用剛度很大的基礎,通過基礎的整體剛度來調整建筑物中各部分的變形差; 不利之處在于剛度很大的基 ③ 調 方法:在設計和施工中采取措施,調整各部分可能產生的沉降差,減少其差異沉降量, 降低由沉降產生的結構內力和變形。如增加基礎剛度,采用箱基、筏基等形式;減輕荷重; 2 變形縫設置 變形縫的合理設置 增加上部結構的剛度和整體性;調整各部分的施工順序、預留沉降差、設置施工后澆帶等。(
不利之處:“調”的適度較難掌握,主要憑經驗。 (4)沉降縫的構造要求 ① 沉降縫的位置 沉降縫一般結合建筑物的長度、平面形狀、柱網等,根據(jù)具體情況布置,方法同伸縮縫。 一般在柱邊設置,詳圖2.1.1c所示;為簡化基礎設計、方便施工,也常采用一側懸臂形式布置,詳圖2.1.2a所示;或采用兩側懸臂形式布置,詳圖2.1.2b所示。 圖2.1.2 a 沉降縫一側懸臂布置 圖2.1.2b 沉降縫二側懸臂布置 ② 沉降縫的構造 地面以上:完 地面以下:完全分開,設置雙梁、雙柱、雙基礎。 結構專業(yè)須配合建筑沉降縫兩側的節(jié)點大樣,處理好墻面、樓面、屋面和地下室底板、側壁的節(jié)點連接構造。 ③ 沉降縫的寬度 原則上講,沉降縫的寬度必須滿足縫兩側建筑物在垂直方向自由變形的需要、在水平方向由于不均勻沉降變形引起的局部傾斜,規(guī)范上沒有明確沉降縫寬度的具體要求,可參考設計手冊確定寬度,詳表2.1.1。 表2.1.1 沉降縫寬度取用參考表 地基情況 一般地基 建筑物高度(較低部分建筑高度) H<5m H=5~10m H=10~15m 軟弱地基 2~3層 4~5層
縫的作用
礎常常為箱基、筏基等形式,用料較多、造價較高。
全分開,設置雙梁、雙柱。
免責申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業(yè)自行提供,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(fā)布企業(yè)負責,鋁道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。為保障您的利益,我們建議您選擇鋁道網的 鋁業(yè)通會員。友情提醒:請新老用戶加強對信息真實性及其發(fā)布者身份與資質的甄別,避免引起不必要
風險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打擊招商詐騙,創(chuàng)建誠信平臺。維權舉報:0571-89937588。